這世上絕大多數人都是以販售物品為生的業務,
賣能力、賣創意、賣體力、賣時間、賣技能、賣健康,
賣故事只是其中一種,很少數的,那一種。
卻能輕易地用一個畫面當引子,發展出一個完整且精彩的故事。
裡面有幾十個資料夾,有些資料夾有命名,有些資料夾只用數字編號。
有命名的資料夾中有一半左右是已經接近完稿的作品,
另一半則像是筆記,或是重點整理,或者應該說是很粗糙的大綱。
有的好似在描寫一段微甜中帶著酸澀的青春,
寫的卻是種種放不下的執念,像是〈仰望〉;
〈媽媽〉文如標題,寫的就是「媽媽」,他心中渴望卻不可得的變形;
〈我只是忘了錢包跟手機〉,他說是為了電影片商寫的,內容荒謬而寫實,
我卻在裡頭看見他對自己人生的嘲弄。
至於〈賣故事的人〉……我想,那就是最真實的他自己了吧。
問他是不是有什麼天分?
他說,「面對故事,我只是多做了一件事,就是把它寫下來而已。」
【本書特色】
四篇短篇小說,風格各異,有酸澀的愛情、動人的親情、荒謬的夫妻鬧劇、複雜的人生遭遇……唯一的共同點是:擅長寫感覺的吳子雲,在有笑有鬧的故事中,準確抓住讀者的心情,讓人隨著故事主角的遭遇,或哭或笑,或深刻感受各種感情的純粹與美好,或在劇中人物的心情起伏間,體會深刻的人生。
【心得】
試讀這本《賣故事的人》,一開頭就看到作者「吳子雲」的大名,進一步看相關資訊才知道原來他就是「藤井樹」,此時我應該像漫畫畫面一樣頭上亮起一個「!」。
我剛開始看BBS 網路小說,是從蔡智恆的《第一次的親密接觸》開始的,那時九把刀、痞子蔡和藤井樹……幾位是我比較熟悉的近代台灣作家了(雖然三毛、瓊瑤也是台灣人,但比較像是「古人」,也有一種距離感),所以剛剛一看到「藤井樹」就覺得「是熟人啊!」,但進一步研究才發現--我竟然沒看過他的作品!他出過很多書,寫了很多歌,還拍了電影、電視劇,但我很巧的都閃過錯過沒看過沒聽過,也真是太無緣了(其實我熟的是「情書」這部日本電影裡的藤井樹)。還好這次終於有機會看到這本很合我口味的《賣故事的人》,但不知道為什麼不是以「藤井樹」出版?
《賣故事的人》是四個短篇合集,分別是「仰望」、「媽媽」、「我只是忘了錢包跟手機」和「賣故事的人」。
其中同書名的「賣故事的人」是網路作家阿魯的故事—
阿魯以自己不順遂失敗的人生經驗出版過四本書,人生也像戲劇一樣成為眾人娛樂談資。最後他走入山裡失蹤,他的編輯儒育依他遺言整理了電腦裡的文稿出版了這一本書。
所以本書可以看成阿魯的第五本書,前幾篇「仰望」、「媽媽」、「我只是忘了錢包跟手機」每一篇開頭都有一則以編輯儒育的身分講阿魯的相關短言。依阿魯第九點遺言:『我的第五本書,書名要叫做《賣故事的人》,賣不到一萬本的話,就不用再整理我的網路硬碟了』,所以如果本書銷售成績好,也許會依阿魯名義出一系列書?!
這四則短篇都是獨立故事,除了前面介紹的「賣故事的人」以外,其他三篇我都很喜歡,「仰望」是少年浪漫和遺憾的初戀故事,是如「那一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一樣會讓我們回味青春的愛情故事;「媽媽」後面轉折意外感人;「我只是忘了錢包跟手機」光聽名字就知道是很扯很搞笑的故事吧,一連串發展真的很有趣,我覺得很適合發展成搞笑喜劇電影。
PS.因為我實在不熟我本以為「是熟人」的作家吳子雲,所以故事簡介讓我搞不清楚到底是在講「賣故事的人」阿魯,還是在介紹吳子雲?
【作者簡介】
吳子雲
一九七六年九月十日生於高雄。
自一九九八年起,以「藤井樹」為筆名,在網路上發表小說創作。
他的願望是,在死之前,能夠留下至少一部最愛的小說、一部電視劇、一部電影給這個世界。
如果可以的話,也希望死於高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