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包裹  

「世上的罪孽大多源自於愛。」——維克托.拉倫茲

 

德國的史蒂芬.金│驚悚小說天王出道十週年暢銷力作

德國亞馬遜、《明鏡週刊》、《圖片報》排行榜冠軍,打敗《哈利波特8

榮獲2016年歐洲驚悚文學獎、德國驚悚類最佳圖書讀者獎金獎

 

丈夫、閨蜜、知己、同事,

誰是可以信任的人,誰又會將自己推入深淵?

就連路人都未必無辜,尤其別忘了,千萬別替鄰居代收包裹!

 

 

近日以來,媒體版面都被連環強暴案佔據,記者稱罪犯為「理髮師」,因為他習慣在殺害被害人之前,先為她們剃頭。

年輕的精神科醫生艾瑪·史坦自從她在飯店房間裡遭到強暴,至今足不出戶。她雖然活了下來,但卻受到妄想症折磨——她沒有見過強暴犯的臉,因而在每個遇到的男人身上,都看到了他的影子……

她只有在她和丈夫的度假小屋裡,才能感到安全。直到有一天,郵差要求她為鄰居代收包裹。儘管在這條街上住了好幾年,她從來沒有聽過這個鄰居的名字。當她簽收了包裹,她還不知道,這將為她生命中最糟糕的噩夢揭開序幕……

 


【心得】 

這次試讀本一開啟是這樣包裝。

收到這樣精心打包的書,還沒看就能感受到編輯對這本書的用心跟期待。

包裹  

解開繩子、包裝紙後,散出這幾張有點驚悚感的照片,馬上讓我進入這書塑造的驚悚氛圍中。

IMG_20170610_104924(001)

這次試讀本做得真精緻,跟正式本一樣了。 

 IMG_20170610_104938(001)

  

本書作者被譽為德國的史蒂芬金,我沒接觸過他過去的作品,但以本書來說其實很不太相同。本書是個驚悚刺激的懸疑故事,跟《別相信任何人》比較像,是走心理層面的驚悚,而不是史大師的離奇詭異或恐怖風格。

 

女主角三歲時因父母的教養方式造成心理問題,幻想出一個櫥櫃裡的朋友「亞瑟」,還好日後「治癒」了。長大後成了心理醫生,也有個幸福的婚姻,而且懷孕了。  

某日她因家中裝修而入住旅館,卻成了連續性侵殺人犯的受害者……但事後彷彿一切是她精神不正常幻想出來的,因為沒有她入住資料、沒有1904號房、她也不像其他受害者一樣被殺害,只有額頭劃到小小一道傷痕…… 

此事件讓她產生心理後遺症,像是疑神疑鬼、幻聽、草木皆兵的不安症狀,開始足不出戶,斷絕日常交誼活動,惡性循環下愈發顯現不正常行徑。  

 

但她不出門郵差還是會上門。

這天熟稔的郵差先生拜託她代收了一個包裹,這鄰居的名字她從沒聽過。

結果由這包裹又引發一系列驚悚事件郵包像是案件嫌疑人影像中出現的包裹、後來郵包不見了、郵包又出現了、郵包裡居然是…… 

 

究竟是有人惡整她,還是她精神實在太不正常? 

 

女主角精神耗弱的描寫很深刻,讓我很慶幸周遭沒有處於這種困擾狀態的親友,也因為我不了解,不知道作者是誇大了,還是傳神的精采描寫? 

這一年連看了幾本女主角歇斯底里神經兮兮的懸疑故事,大概時下最受歡迎的寫作潮流就是「女人容易精神衰弱」吧?希望日後能有反轉設定的作品,不要老這樣定型女人。 

 

 

雖然本書女主角形象刻板無驚喜,但劇情卻十足好萊塢式懸疑風格,非常精采緊湊 

不像一般驚悚故事一兩個事件就疑神疑鬼撐完全場,本書刺激驚嚇事件一個接一個,可說絕無冷場。

每一階段都有讓人心驚膽戰的事件,讓我剛懷疑一個角色,就又出現另一個可疑人物來稀釋掉前一個人的嫌疑度。

真的壞人那麼多嗎?大家可以來猜看看。  

 


【作者簡介】

瑟巴斯提昂‧費策克(Sebastian Fitzek

 

一九七一年生於柏林,德國驚悚小說天王,被譽為德國的史蒂芬.金,曾多次獲得德國驚悚類最佳圖書讀者獎,二○一六年更獲頒歐洲驚悚文學獎。

 

第一本小說《治療》就一鳴驚人,榮登德國亞馬遜、《明鏡週刊》、《明星週刊》等暢銷排行榜冠軍,並獲得德語區最具權威性的驚悚小說獎項「克勞澤獎」(Friedrich-Glauser-Preis)提名;小說《記憶碎片》則被《星期天泰晤士報》(Sunday Times)票選為「過去五年最佳犯罪小說」。費策克至今發表了十九本暢銷鉅作,全球銷售總數逾六百萬冊,翻譯授權超過二十七種語系,成為少數能打進英美等驚悚小說發源地的德國當代作家。

 

費策克現居柏林,筆下的故事也多半發生在此,他大學時期研讀法律和獸醫,後獲得專利法博士,曾在多家德國電台擔任主編和專案總監。他熱愛打鼓和打網球,已婚,育有三名小孩,同時也是早產兒童協會的贊助人和德國兒童食品協會大使。

 

在費策克的作品中,曾多次觸及虐待兒童的議題,作為三個孩子的父親,這樣的劇情特別令他震撼,不只是因為「寫出了自己靈魂深處的恐懼」,也更能觸動讀者的心。他認為自己所有的作品都是家庭故事,因為「邪惡和良善往往源於非常類似的家庭」,費策克較不喜歡描寫露骨的暴力場面,善於刻劃讓受害者身心皆受折磨的心理因素,「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經常面臨難以解釋的暴行,而我試著在作品中,去了解這些暴力,探究其動機和成因」。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ㄚ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