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投姐》、《呂祖廟燒金》、《周成過台灣》、《瘋女十八年》……
這些歷經大小銀幕改編,民間老少耳熟能詳的「台灣奇案」,終以「歷史本格推理」的樣貌面世!國藝會補助、國內各大文學獎/台灣推理作家協會獎決選入圍‧新生代多棲全才作家唐墨,華文推理史首見的劃時代傑作──傳奇上映!
台灣早年傳說,有所謂的四大或十大奇案。這些聳動奇案,並非虛構的鄉野怪談,而是真實的社會案件,曾經發生在台灣這座島上的故事,經由傳承而有了豐富的變貌。在這座我們的故鄉上,的確發生過人體被肢解分屍、剁成肉醬,填入桶中沉到大海裡的驚悚案件。也真的曾有女子挨家沿戶,半夜敲門,只為了買一顆肉粽。奇案眾說紛紜,在民智未開階段,卻不出鬼神作怪之論。
時間就在1934年……
府城.松本寺的清藏住持,和拉著雜貨車賣什細的秀仁,就在那個妖氛湧起的年代,各自憑靠著職場經驗和人情世故,聯手挖掘出不容半點虛假玄怪的重大犯罪事實,揭開社會陰暗角落中的人心妖魔之謎!
〈洗手巾之歌〉:本來是大喜的府城運河開鑿周年紀念日,河面上意外浮出了一對殉情男女。而他們卻是四天前才剛認識的嫖客與藝旦的關係,是殉情,還是他殺?都得要清藏律師說了才算數。▲改編自日治時期運河奇案▲
〈二林金錶案〉:高千穗丸被美軍擊沉,本來該上船的石阿房卻沒出現在存亡名單上,妻子為了追尋丈夫的下落,來到田園遍布的二林鄉下,路上的村民卻紛紛用異樣眼光看著她。是誰,是誰敲響了門呢?▲改編自日治時期二林奇案▲
〈蕃婆假燒金〉:山地嫁來的頭目女兒怎麼可能會去拜呂洞賓?摜籃假燒金,這句台語俗諺背後,藏著一個下嫁女子的辛酸血淚故事。▲改編自清末呂祖廟燒金▲
〈和尚藏髮簪〉:道會禪師吊死在鐘樓,禪房搜出女人的髮簪,寺譽絕體絕命之際,從府城請動了清藏律師北上來破案。舞台來到東和禪寺與大稻埕,曾一度驚動天地鬼神的兇殺案,原來是件沒有兇手的懸案?▲改編自清末周成過台灣▲
【心得】
故事背景是日據時期的台灣,所以用詞帶點台語詞彙(例如「番仔火」、「呷茶」、「黑頭車」等等),很有鄉土感又不致妨礙閱讀的程度,我很喜歡。
曾讀過一些本土文學,有時作者過於想表現台語口語傳達味道,用了很多發音相似的字取代。但很多台語詞很難找到音意皆宜的中文字,難以一秒理解,得邊讀邊念才行。對我來說,那種文會打斷閱讀情緒,也降低樂趣。
本書由四個短篇故事構成,由一個推攤車賣雜細的小販為主視角,連串起這幾個推理短篇。
故事基本架構有《福爾摩斯探案》的影子。「福爾摩斯」是一位曾任法醫的日本和尚,「華生」就是這小販了,以小販為主視角敘述,正如華生紀錄福爾摩斯的故事一般。
這個「我」對刑偵推理很有興趣,還曾買塊豬肉泡水實驗----若掉到水裡人體在各時間的腐化程度狀態。他有空就去找和尚泡茶閒談;遇到案件,攤車都可以擺一邊,協助辦案(滿足好奇心)要緊。
和尚很福爾摩斯,聽小販的語氣聲調、腳步等舉止,就知道他來意。不過性格很出家人,沒福爾摩斯那麼難搞。
也有位警察恰如雷斯垂德探長角色,很重視和尚的意見,這樣的三角關係也很典型。
除了設定像,推理風格也像,有《福爾摩斯探案》不拖拉的簡潔俐落,故事風格偏向民間傳說奇案,懸疑度還可以,故事感很不錯。
文中提到一些懷舊地名,台南我不熟所以比較無感,可是當主角為某案件來到台北市時,就引起我的好奇心。Google一下,發現某禪寺現在居然還存在!我以為早就像北門、南門等,已經成為可遠觀不可動手的古蹟了。
幾個短篇中我印象最深的是最後一篇《和尚藏髮簪》。
這篇故事完結時和尚沒有明確給出詳細解答,讓我愣了一下,想了想才依據文中提到的清代著名奇案《周成過台灣》暗示,自覺猜到真相了。
至於猜對了沒,也許得上臉書私訊作者了~~
【作者介紹】
唐墨
本名林恕全,正在世新大學教小說創作。一手寫歷史小說,兩度獲得全球星雲文學獎歷史小說獎;另一隻手正染指推理小說。
同時還在寫專欄「京都千面相」,兼職咖啡講師。一個閒不下來的懶惰蟲。請隨時關注粉專「唐墨」、「京都千面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