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魔鬼的叢林  

1906年,老羅斯福總統在吃早餐時看《魔鬼的叢林》,

他嚇得大叫著跳起,

吐掉嘴裡的食物,把餐盤裡的香腸扔出窗外,

最後,他派人到芝加哥調查,

證實了小說的真實性,強制國會通過食品管制法案,

更推動了「食品藥物管理局」(FDA)的誕生……

  

  ★美國「扒糞運動」(揭發黑幕的新聞報導浪潮)的第一部經典代表作。

  ★紐約公共圖書館──本世紀最具影響力的159本經典。

  ★巴諾連鎖書店《圖書》(Book)──改變美國的20本書。

  ★商業內幕網Business Insider──扭轉世界歷史的25本書。

  ★美國國會圖書館──塑造美國的88本書。

  ★美國大學生必讀的100本書。

 

【心得】 

這部100年前的作品,使致美國因而設立了食品藥物管理局,所以我原是準備將看到食安議題,例如時下最夯的黑心油、「滅頂事件」等等。大概是身為銅腸鐵胃台灣人已經無法再被食安嚇到了,書中更震撼我的是底層勞工階層的生活。

 

故事從立陶宛的喬治一家人說起。他們聽說美國是個自由、富裕的好地方,「據說在那個國家,一個人無論貴賤都是自由的;人們不會被迫從軍,不必繳錢給卑鄙官僚,能隨心所欲,並視自己跟別人同樣優秀」,於是一家子不知天高地厚帶著幻想前進美國。 

一開始就因移民騙去一大筆錢才輾轉到了美國芝加哥,落腳屠場附近居住工作。之後是一連串悲慘的遭遇----購屋被騙、勞動薪資被壓榨、生活環境食品衛生侵蝕健康、權貴、貪汙、司法不公……

 

面對種種困境,喬治總是說:「我會更努力工作賺錢的。」,但努力勤勞樂觀都無法解救他們,他們被整個世界騙了,現實對基層勞工非常無情,累積的苦難使他失去父親、妻子、兒子,家毀了,他仍得為了生存繼續對抗這不平等的資本社會。

書中人境遇太慘,讓我完全失去上班摸魚看書的愉悅,落淚好幾次。才看幾頁就知道後面會更慘,實在很不想看下去,卻又像主角一樣期待他們以後總會變好......結果依舊是一次又一次的不幸堆疊。要是可以,真想穿越回百年前,揪他們耳朵叫這群天真的人別移民,就留在立陶宛吧。

 

剛到美國時他們參觀屠場,看豬隻被怎麼自動化程序宰殺,豬隻無辜的命運和刺耳尖叫聲……主角暗想:「真高興我不是豬!」,但其實後來,他們甚至不如豬,至少豬生前是被好吃好喝的供著。 

這段描述屠宰豬隻的隱喻,如同主角群的遭遇,整本書盡是這些苦難者的吶喊。低階人民和豬一樣,被資本家壓榨光每一分剩餘價值。 

傳說中的美國夢,其實是資本家的天堂,卻是低下勞工階層的地獄。

 

 

酸臭死豬肉+發霉舊香腸,施以硼酸和甘油魔法變特級香腸,全身長滿瘡的牛變罐頭,

你吃的上等純豬油裡,可能含有失足跌落精煉槽的工人屍身,

腐敗奶油除臭後,再加脫脂牛奶攪一攪就能再賣!

 

屠場叢林的魔鬼,化身為瘦肉精、塑化劑、毒澱粉、餿水油......

至今仍不段的在人間降生!

 

 

這些讓人不忍正視的內容,是作者實地調查七周的屠場真相,所以與看《孤雛淚》、《悲慘世界》、《根》的心情截然不同,畢竟法國大革命、貴族、黑奴什麼的,距我很遙遠。而這本書寫的是我們一般人所憧憬的、美好的,連政府官員都不想放棄綠卡的、那個號稱自由平等的美國。

 

一百年前的美國是這樣,很遺憾台灣至今也沒好多少。 

 

本書可歸類為宣揚社會主義的著作,書末主角因為接觸社會主義找到生存奮鬥的目標,作者藉著演講者闡述社會主義理論,認為將可讓種種不公義不平等有了解決之道。 

雖然歷史告訴我們社會主義也不是貧民的解藥,但總算也給了一個可冀望的未來,讓我可以安心把書放下,想這100年前的書中人----日後應該是幸福的吧?

 

 魔鬼的叢林  

【作者介紹】

厄普頓‧辛克萊

「厄普頓‧辛克萊是一位非常有天賦的作家!」──丘吉爾  (英國前首相) 

美國著名記者、左翼作家。辛克萊家族原為南方貴族,南北戰爭戰敗後,由於家道中落遷至巴爾的摩──厄普頓便是在巴爾的摩出生。厄普頓自小聰過人,中學時便發表第一篇小說,大學時仍不斷寫作賺學費、生活費,深深體會下層人民的心酸和社會的黑暗,二十四歲時加入社會黨。

由於注意到厄普頓發表過的文章和他在1904年發表的一本內戰題材小說《馬納薩斯》,《理性呼籲》編輯邀請他調查芝加哥屠宰區,寫有關揭發嚴重剝削勞工的文章。 

為此,厄普頓偽裝進入實地調查7週,並完成這部「影響美國最重要的書」之一的紀實小說──《魔鬼的叢林》,除了成為美國「扒糞運動」(黑幕揭發運動,美國19世紀末、20世紀初掀起的一股新聞報導浪潮)的第一部經典代表作,也曾在1914年被改編為默劇,可惜這部片子今已佚失。

 

1968年,厄普頓於睡夢中離開人世。為了紀念他,加州蒙羅維亞的「厄普頓.辛克萊屋」如今成了國家歷史紀念館,他的檔案則珍藏在印第安那大學。 

厄普頓一生曾經創作90本著作,除了代表作《魔鬼的叢林》之外,1927年發表的《石油》被改編為入圍2007年奧斯卡最佳影片的《黑金企業》;1942年的《龍齒》獲得1943年普利茲小說獎。美國人甚至還設立了「厄普頓.辛克萊獎」,鼓勵在教育、維護新聞自由方面有傑出貢獻的個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ㄚ芬 的頭像
    ㄚ芬

    傳說中的樹洞

    ㄚ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