衰老的屍體 / 自殺與被害的屍體 / 幸福的屍體 ……
生前不平等,死後也有階級差異。
無法以「病死」一言蔽之的遺體,
訴說著殘酷的階級問題。
★ 大師兄、林立青 專文作序 ★
解剖台上的遺體,絕大多數非死於凶殺,
而是死於不平等的階級問題。
受解剖的遺體中,獨居者約占50%。
許多因債務自盡的死者,欠債金額僅五百萬日幣。
貧困人口的遺體占比極高。相對於富裕者外表乾淨無垢、內臟卻遍布脂肪,貧窮者長年缺乏營養,內臟乾淨得令人難以相信這些器官已經用了幾十年。
「死亡地點」會影響遺體能否被解剖、查明死因。
面對這些「不平常」狀況下的死亡,是我們法醫的工作。
我們自知,在醫學界,自己所處的可以說是見不得光的領域。
一開始看到《不平等的屍體》書名,還以為是驚悚警偵推理小說,沒想到是日本資深法醫以自身經歷所著,揭露在解剖台前所觀察到的社會現象。武俠小說中常有殺人滅口的橋段,因為「只有死人不會說話」,但是其實屍體是能真實的告訴你線索的,屍體能替沉默的亡者發聲。
我愛看的警偵推理作品常有法醫這個職業,如「X檔案」女主角就是讓我印象深刻的一位,每次看她獨自一人在法醫室裡面對屍體冷靜評估分析,側寫出死亡過程猶如親見,一直讓我覺得這是個很具智慧的酷職業。
法醫比一般醫生面對更多灰暗社會現實,如本書作者所說,『在醫學界,自己所處的可以說是見不得光的領域。但是,正因為在見不得光的陰暗面,有些東西才會看得更清楚』。
法醫和警探不同,他們尋求的不是『案件的真相』,而是『死亡的真相』,常須面對一些令人不愉快的情景。本書透過一些個別案例,訴說貧困死、孤獨死、凍死、霸凌......等等,上述死因不像偵探懸案那樣具有戲劇性高潮起伏和反轉,但清清楚楚展現死於不平等的階級問題。
比方說中壯年男子,為什麼在城市中的公寓中凍死?因為貧窮。貧窮讓物質條件缺乏,衍伸身體營養不足或病變、失業率與自殺率;又如獨居者的死亡或者被霸凌而死,都是孤獨無援的結果。
本書雖然是關懷社會紀實議題,但我要另外推薦給喜歡看推理和科學的讀者。書中對於每一案件先目測評估,然後再以科學方式斷定致命原因,這些延伸思考很有推理精神。
書中也提供許多醫學知識,比方說屍斑顏色紅艷可能是氰化物中毒或一氧化碳中毒,綠色可能是硫化物中毒;或以死後僵硬度來推斷死亡時間等等,這些知識我特別有興趣,像是看Discovery頻道的科學節目。
1962年出生於大阪府。現任兵庫醫科大學法醫學講座主任教授、法醫解剖醫。香川醫科大學醫學部本科及研究生畢業,曾任職於大阪醫科大學法醫學教室,2009年轉職到兵庫醫科大學。負責兵庫縣阪神地區共六市一町的法醫解剖工作。曾發表與猝死相關的論文,嘗試把法醫學現場的發現,應用於臨床醫學的實踐。